Wednesday, November 11, 2009

潮牌打敗LV 獲利成長破2成


An interesting article - True ?

金融海嘯衝擊精品銷售,「潮牌」卻逆勢竄起,大賣一萬七千元的限量連帽T恤、五萬元的手工頂級牛仔褲。「潮牌」時尚,正在改寫全球服飾消費的遊戲規則。


顛覆名牌、跨界限量、街頭奢華的「潮」流,究竟有什麼魅力,讓六、七年級生甘願排隊砸錢搶購?《天下雜誌》深入探訪全球潮牌「原鄉」裏原宿(www.cw.com.tw/issue/trendybrend),探索新生代的街頭能量。


「你不懂啦,這件衣服,一個字,潮!兩個字,潮爆!三個字,潮.爆.屌!」夏日午后,台北市仁愛圓環,二十四歲的研究生Jacky昂首闊步,走出日本「潮牌」BAPE旗艦店門口。他緩緩從購物袋中取出戰利品,動作謹慎得有如在蘇富比拍賣會上,展示清朝骨董瓷器。


全身迷彩裝扮的Jacky身後,超過一百人的排隊長龍,清一色是打扮搶眼的年輕男女。Jacky三個小時前就來排隊,還是靠著跟店員的交情,才搶到這件心目中的夢幻潮服。這件棉毛混紡的連帽外套要價一萬七千元,剛好等於Jacky暑假在連鎖咖啡店打工一個月的所得,「值得,當然值得,懂的人就知道太值得了,」Jacky一面說,一面微笑享受周遭不斷投來的羨慕眼神。


兩年半之前,這裡還是義大利設計師副牌Emporio Armani和美國DKNY的旗艦店。如今,當紅潮牌進駐,昔日的名牌黯然離去。


潮牌打敗名牌


仁愛路圓環的起落,是近兩年台灣時裝消費市場洗牌的縮影。來自日本的A Bathing Ape(BAPE)、Undercover,來自美國的Stussy、X LARGE,來自香港的Subcrew和台灣本土的Provider、Overkill、Remix、Pizza Cut Five……,在國際精品受到金融海嘯衝擊,縮減或撤出台灣市場時,攻佔全國都會區最熙來攘往的商圈。


去年美、日、歐等全球主要奢侈品消費市場,至少下滑一○%以上。全球精品集團代表LVMH在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場日本的銷售,更大幅下滑一八%,迫使LVMH暫停日本銀座旗艦店的計劃,相反地,潮牌代表BAPE卻在短短兩年內,開設全球第二十七家大型分店。


國際時尚伸展台上,潮牌也迅速展露頭角。二○○○年起,原本僅活躍於小眾市場的日本裏原宿「潮街」出身的設計師藤原浩、高橋盾、本間正章,成為巴黎時裝週常客,大獲國際媒體好評。


潮牌緊抓「部落」心


台灣六、七年級的新世代成長於經濟富裕的年代,從小就看過奢華品牌。跟五年級前喜歡透過奢華品牌彰顯工作成就相比,這一群新世代,卻對這樣朝拜名牌的行為缺乏認同和歸屬感。


加上在Web 2.0的時代,新世代習慣YouTube部落格的網路模式,既是消費者,也是生產者。「我就可以是品牌」的自信,徹底顛覆過去消費者的被動形象。


一件短袖黑色T恤,上面印著一首歌曲名稱,也許對絕大多數消費者而言十分普通,但若這首歌是某英國地下搖滾樂團解散時唱的最後一首歌曲,對於各國「英搖掛」的年輕消費者而言,它可能就成為非要擁有不可的夢幻品。


解構、跨界,大玩新行銷


若只是運用次文化的符號或圖騰吸引市場目光,全球精品業者早就嘗試過,但潮牌之所以能玩得比名牌「屌」,關鍵就在於遊走於不同符號的「翻玩」和「跨界」。


潮人商業模式更重要的精髓,在如何在「限量品」與「規模經濟」間達成平衡。翻玩、跨界、限量,琳瑯滿目的潮術語,短短時間內快速席捲台灣,許多業者還來不及反應,慘遭淘汰;卻也有敏感的業者,抓到潮精神,成功切入新型態的服裝消費市場。


喜事國際執行長馮亞敏連續八年年營業額成長率超過二成。業界評論馮亞敏的成功關鍵,就在常常領先看到潮流,勇於嘗試。看透潮的真諦,潮經濟比表象多更多。

Source From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90929/122/1s0ey.html

No comments: